臺灣能源仰賴進口高達98%,加上全球排名前 50 名的優良風場,就有16處在臺灣,臺灣具備了發展離岸風電的絕佳地理條件。因此,針對風電產業供應鏈,政府持續釋出內需市場商機與政策配套措施,鼓勵業者投入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發,持續依既有政策目標與滾動檢討選商作業機制,逐步推動達成2030年 13.1 GW 目標。推動浮動式離岸風電示範規劃,擴大朝領海外、遠離岸或深海地區發展。提早佈局浮動式離岸風場開發技術,希冀2050年間達40~55 GW年離岸風電設置量的願景目標。光是2023至2024年,政府重要部會與台電公司預計將共計投入 219.63 億元發展離岸風電,商機相當龐大。
最受矚目離岸風電市場動向展會
台灣位居亞太風力發電市場領導地位,「亞太國際風力發電展」更是匯聚風力發電產業,建立產業關係網絡,匯聚上、中、下游風力發電產業供應鏈,並可獲取第一手人才供需之面談先機的專業展會平台。並來自風電產業各領域包含風場開發、浮式風機、人才培訓、維運管理、水下基礎工程等專業領域之業界人士,及全國各大專院校之相關系所學生參與。3月8日由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(MIRDC)與長崎海事工業群落促進協會(NaMICPA),緊接開幕典禮後舉行「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國際合作典禮典禮」,進行雙方合作簽署儀式。
3月8至10日為期3天的展會有前瞻論壇發表關於「英國離岸綠氫製產」、「無人載具於離岸風電之應用」、「黑潮發電」等議程;產業論壇包含來自能源局的相關離岸風電政策推動說明、臺灣浮式風電產業推動規劃、維運服務等;並結合技術研討會共33場論壇。
3月10日上午9:00-12:00國立高雄科技大學「海事人員訓練處」的專業參訪;挾著高雄展覽館的優勢,在嘉信22號遊艇碼頭與亞灣遊艇碼頭,分別有臺英風電與裕民風能航運兩艘人員運輸船展示。為疫情解封後,結合高展館展區延伸至船舶上的盛大海陸聯展,不僅打造最佳交流合作平台,更精準對接產業商機。
浮式風機產業團隊首次亮相
值得一提的是由臺灣大學能源中心、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與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,於亞太國際發力發電展共同展出「浮式風機產業團隊主題館」,展現國內創新半潛式浮臺之設計分析與製造能量,所設計開發之半潛式浮臺繫泊系統均能抵抗50年一遇的強烈颱風,且具壓載控制技術,使浮臺在劇烈風浪中仍能保持平衡,維持風機較佳發電狀態,浮臺外型幾何適於製造,規格考量國內供應鏈條件與能量,為國產化籌組浮式風電國家隊、提升台灣風電產業競爭力與落實產業供應鏈在臺灣,奠定良好的基礎。
2023年為第5屆,吸引了荷蘭、丹麥、英國、挪威、法國等國際館;荷蘭、丹麥、挪威、英國、法國、義大利、西班牙、日本、美國、德國、泰國、越南、新加坡及台灣等15國121家參展商超過270個展位規模,來自韓國錫泰克Seatech浮動式光達觀測與評估海象氣象、泰國Marsun Public Company and Limited.為完備風場 CTV 人員運輸船、PTSC為越南領先一指的石油與天然氣承包商;來自西班牙跨國公司AMPERGROUP的NERVION NAVAL-OFFSHORE有60年船舶建造組裝及維護工程實績,皆首次蜂擁至本次風電產業盛會。今年更有高達22家新進臺灣供應鏈廠商,為精準對接國際風電產業舞台,首度參與亞太國際風力發電展。
在發展風電產業的同時,環境生態的評估與兼顧也是重要課題,弘毅生態有限公司,專業生態評估與監測,植生復育規劃、生態檢核與追蹤,並擴及水下噪音音量與聲學調查,讓生態與工程得以兼顧發展與經營。